格桑泽仁在珠海讲学反响强烈 |
|
3月28日-3月30日,四川大学格桑泽仁教授在珠海市委党校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中国式催眠班,引起强烈反响,学员们真实感受到了格桑泽仁教授独自开发的“得觉”催眠法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魅力。 3月28日晚举办了一场催眠观摩报告会,报告会场爆满。许多学员听后反映:庆幸今天听到了格桑老师的讲座!整个讲座没有教条,全是很生动的游戏、故事、慧语连珠。让大家在笑声中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他的理念。 三天的催眠班课程,格桑老师用它独特的魅力在吸引着学员,这些学员来自不同的岗位:有企业家、公务员、医生、教师、海关、公安、银行、保险等单位的负责人,他们感受到了中国式”得觉“催眠疗法的魅力,更感受了格桑泽仁老师的人格魅力:亲和、博学、多才、多艺、幽默,没有专家的架子,人际融入度高,三天课程下来,格桑老师成了大家的朋友。他不仅在课堂上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催眠游戏,在切身的体验中,学到了中国式“得觉”催眠的理论和技巧,而且在授课之余,格桑老师还非常耐心热情地为每位学员签写了格桑书法题字,成了学员的人生珍藏品,因为它是人生的一盏灯标。比如格桑给位学员写了一个看字——这个学员正遇到职业倦怠。格桑老师题写了艺术体的“看”字后解释说:人生需要有看点,我们如果只是看到眼前的一个看点,忽略了人生的满盘看点,那么眼睛自然很累,那位学员一下子醒悟了自己的境况。格桑老师还为一位做企业的学员题写了一个“敢”字,这个艺术字中间的一横写得很长,从中间穿过了反文。他解释到:敢字有工有目还有文,你做企业有投资眼光,工字很有力但划得太深,隔开了文字,现在学习心理学,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调适,把工字收一收,反文上部就成为放飞的小鸟……后来格桑老师告诉大家,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催眠。生活中可以说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催眠。于是,大家的兴趣大增,都计划着要继续跟着格桑老师学习更深入的催眠课程。 格桑老师这次是应珠海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爸妈在线(广东)心理咨询中心、珠海市愉泉心理咨询中心的邀请,前来讲学的。格桑老师对珠海的办学单位和学员的热情好学感触很深,他愿意常来珠海和大家分享学习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体会。他在回到成都后发回的信息说:“这次的效果是我培训的中等效果!因为条件适合上课,所以很多技巧都没有用上,大家有收获我也就放心了!”(玉晟)
附录:中国式“得觉”催眠疗法课后感
卢宝根:(二级心理咨询师、企业主管): 2008年3月底有幸在珠海党校聆听了格桑泽仁老师讲授中国式催眠疗法研修讲习班的“得觉”催眠理论的初级课程,深感获益匪浅。 首先,初识“得觉”,使我不仅对“催眠”这个概念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对如何进行催眠,如何将中国特有的东方文化精髓与西方催眠术相融合并有所突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能够将中国古老的各民族的健身方法有机地与催眠结合,使我深深地感到,人生道路的发展有多长有多宽,也就是格桑老师说的人生格局,除了与人生阅历密不可分外,思想的开阔和包容性也是相当重要的部分。如何打开人生的格局,是课后留给自己的一道重要课题。 其次,格桑老师着力倡导并在实际工作中身体力行的“快乐咨询,带着困难一起向前走,不断把快乐加浓些”的咨询理念给了我深刻的启发,使我能够在咨询过程中找到更明确的方向感,从而改变了来访者和咨询者在整个咨询过程中都不自觉沉浸在压抑的氛围中,而无法达到良好咨询效果的情况。 第三,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在我参加过的催眠课程中,还是第一次感受到整个引导语和自己的意念是如此的水乳交融,而没有丝毫的错拍现象。我想,所谓武林中的高手就是能够拿捏到如此恰到好处吧。我从不同课程的引导语中体会到,语速与语调,意境和写实,具体与宽泛等方面的不同带来感受上的巨大差异。 第四,对自身的了解,随着课程的进行也明显有了加深。以前总认为对自己的了解已经很透彻了,但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随着方法的不断更新,随着体验的不断流动,一些未曾触及到或被有意无意埋藏的东西被唤醒了。更令人感动的是,在被唤醒后,格桑老师能够在课程的演练中有针对性地把一些负面的情绪和反应及时处理掉。 第五,写下一个“得”字,留下一些空白,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给思想留下放飞的空间。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取舍的智慧,也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写下一个“高”字,头顶一片蓝天,脚踏磐石一方,奋力一跃是现实的描述也是对未来的解读。。。。。。 最后,随着课程越临近结束,越是感慨自己知识面的狭窄。在格桑老师反木桶理论的影响下,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将之发扬光大成为自身的胜势,又是一道课后重要的课题。 虽然课程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收获的意义却是影响深远的。从获得知识的“受业”,不断的重复再重复达到“解惑”,从“解惑”的领悟当中不断练习再付诸实践,逐步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虽然距离“得觉”还有很远的距离,但不断的接近已经是令人愉快的旅程。 遗憾的一点是,似乎还没有揭开生命中带有神秘色彩的那几个片段的帷幕,即使只是掀开那么一点点,期待再次的机会。 同时也祝愿“得觉”理论和方法,能够将藏文明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在现今和未来的中国发挥出超越一般学术的作用! 温晓航(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学教师):有幸聆听了格桑老师的一次名为“觉得”的催眠入门班课程,感悟如下: 1、格桑老师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在场的每位学员。格桑老师经历坎坷,阅人无数,形成了他遇事处变不惊,与人相处回归自然简单的性格特征,加上他与生俱来的幽默感,使在场的每位学员在被他电影般故事情节的人生经历深深吸引,诙谐而富有哲理的“语录”逗乐的同时,迅速的喜欢上了他。喜欢是信任的开始,当学员们交出信任的同时,也就不知不觉地被他催眠了。(催眠的前提条件:信任催眠师,自觉自愿地按照催眠师的要求想问题做事情。) 2、格桑老师的平易近人,乐于助人使每位学员都想亲近他,向他敞开心扉、倾吐心事、聆听指点。这种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成为该课程成功的重要保证。其实每一位学员在听课和与老师交流的过程,就是在被催眠的过程。(催眠过程的特点:被催眠者主动向催眠师述说一些平时很少或不会讲出来的事情,并接受催眠师的暗示。格桑老师在为学员提字并解释字意时就是用的心理暗示治疗法。)所以当课程结束,催眠者醒来后,每个人的自我感觉都非常良好,都有种茅塞顿开、看到希望的感觉。 3、就课程本身而言,格桑老师用了深入浅出的语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体验等教学方法,使习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成人学员们耳目一新。我比较欣赏他摒弃深奥的理论,总结出简单的哲理性的语言,使学员不用刻意去记却能记住的教学方式。(事实证明:理论的东西学完容易遗忘,只有理论与生活相结合悟出的简单的人生哲理才能深入人心) 而因为记住了他说的话,也就记住了他的人。因此,从教学的角度说,格桑老师是一个很成功的教育专家。 钟夏冰(三级心理咨询师、会计师): 以前我觉得自己对催眠还是略知一二的,参加了学习班后我觉得我对催眠的认识变得很混沌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懂得催眠,但是我又不愿意认为自己不懂得催眠!我觉得学习班最大的收益不是那些催眠的技巧,也不是那些铁沙功的动作,而是格桑老师的观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就是要利用对方的资源,发掘对方的潜能来催眠对方;还有一个就是尊重和发掘身体原始的感觉,这种感觉能更准确的表达我们真实有感受;改变小习惯,改变生活。老师让我们口里念"嗡啊吽"的时候我感觉有一股冷嗖嗖的气流从后背冒出,念自己的名字唤醒自己的能量时身体开始有颤抖的感觉然后觉得感动想流泪,觉得心里有一股能量在慢慢地增强,我从来都没有体会到自己有这么多能量!课堂上最后一次催眠体会时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设计了一幅自己享受成功的画面,意气风发的样子,然后我让自己看到我的父母慈祥的坐在我的身后,欣慰的看着我,我觉得自己终于长大了,可以离开父母,可以展翅高飞了,我的眼泪涌了出来,这一幕也印在了我的心里! 老师建议每天花一点时间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和自己对话,我回来后一有机会就会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我发现自己的眼睛原来很漂亮很有神,而以前我很少敢于注视别人的眼睛,我想我的眼光在那时也是虚空的。学会用眼睛表达自己,我第一次意识到眼睛是我的一部分,这种感觉非常的奇妙,我觉得自己内心的能量在增加,我和我的身体可以更加平和的相处了。我意识到所有的心理能量都应该先来自自己的内心,而不是从周围的人群中去索取,我学会了善待自己,一个人要在学会爱自己以后才有能力去爱别人,快乐不是来自外部的世界而是来自自己的内心!当你所喜欢的人越来越多,你所爱的人越多,你能感到的快乐就会越多!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外界的催眠,我们的语言和行为也无时无刻在催眠着周围的人,没有人是不被催眠的,也没有人不在催眠别人,当我们使用积极的言语进行交流、思考时,我们便是在接受着积极的自我催眠和被催眠,事物总是存在着多面性,如果我们能更多的看到事物好的方面,什么时候都能对自己说 "太好了!"一切就会慢慢的真的变得好了! 太好了!
|
四川记者被催眠轰然倒地
在四川大学药学院格桑泽仁教授的那间办公室里,格桑教授正在几个学生的协助下为一场特殊的“催眠试验”而忙碌,将要接受催眠的是四川某报的文字记者,旁边还有要见证这一过程的摄影记者。
格桑在白纸上写了6个字,将纸递到文字记者手中,并让他反复默念这几个字。只见站着的文字记者闭上眼睛,一边默念这几个字,一边跟随格桑的语言开始放松。“你的小腿已很放松”,“你的大腿也开始放松……”与此同时,格桑一直在记者四肢的不同的穴位上按压。该文字记者后来描述说,当时的按压让他感觉到非常畅快,身体已随着他的语言而晃动。
约3分钟后,随着格桑一声“倒”的断喝,记者膝盖没了力气,双腿一软,全身开始缓慢下落,很快瘫软在地上。格桑教授的学生将记者抬起,头放在沙发上,脚放在茶几上,而腰部悬空,底下没有任何支撑。格桑又用坚定的口气对记者说:“现在,整个力量集中在你的腰部,你能承受千万斤的重量!”记者软软的腰杆刹那间变得硬挺,巨大的力量一下子被聚集起来。格桑泽仁随即指挥其中一个女学生脱掉鞋子,站在记者的肚子上。50余公斤的人站在上面,而记者的腰杆居然连晃也没晃一下……
一个电话催眠北京记者
从四川到北京,一次跨越几千里的催眠要通过一根电话线来完成。格桑在电话里让北京某报一记者以尽量舒适的姿势坐好,并用眼睛看着自己的鼻子,直到看得累了便可以闭上眼睛。接下来是调整呼吸。格桑要求对方吸气时要将肚子鼓起来,而呼气时要将肚子凹进去,并在心里念“轰”这个字。接着,格桑带着记者做呼吸,他非常缓慢地发出口令“吸———呼———”“吸———轰———”。
如此呼吸7遍后,格桑已将记者带入一种平静的状态。“你现在,已经很放松,很放松,很放松。”“你的腿已经没有力气抬起来。”“你的胳膊也已经没有一点力气了。”“你眼睛非常沉重,怎么也抬不起来了。”“你的手也一点力气没有了。”记者始终放在腿上的那只手,随着格桑缓慢的声音,开始从腿上滑落下来。格桑继续用肯定的语气说:“我数十下,你把电话放下,就会进入一种很深的状态。你会在十五分钟之内自然醒来。”
http://www.cdtj999.com/bencandy.php?aid=317
上面是格桑泽仁大师的催眠,这个应该是属于一个科学教片吧
在去年十月份的时候,为了考精神分析跑四川的时候见过他,他确实是有一个大师的风采,不过那边的学习精神分析的人都认为他是忽悠人的,呵呵
不清楚是不是天生催眠与精神分析两者相憧,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搞催眠的人看不起精神分析,搞精神分析的人看不起催眠,呵呵不过格桑泽仁大师上课的时候堂堂暴满人,这个也确实说明了他的实力,至少在学生是受欢迎容易让大家接受的。而且他上课的时候应该用到一些NLP的东西,那时我还没真正接触过那些,但现在回想下确实感觉有那些东西的存在。
不过总的来说,他也是有点会吹,但吹跟事实两则是比较难以让你区分,毕竟他说催眠一个人只需要5秒,而这个确实是事实,但他就是扩大了,让人感觉他每个人都只需要五秒就行,所以有很多人说他会吹,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吹是必要的,至少他可以做出来,而这么说出来只是更好成为他的行动力。
看这个催眠视频的时候,不清楚大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现场马上去做催眠人桥不容易,所以这个视频有一段是在一个房间中交流的过程。这个对催眠很重要,前提就是必须要被催眠的人知道催眠的整体过程,和需要注意的一些步骤,消除他的焦虑,还有就是那个做人桥的人,不清楚大家有没有特别注意到,他的感受性是在那一群人中是最好的,通过手臂漂移这个催眠检测来判断一个人的催眠感受性。
而他的催眠是站着催眠的,之前的一些具体手法他没拍出来,不过清楚他是用哪种诱导方式,但是他的催眠深化法是时间的错觉法,就是把人丢在一边一段时间,而他倒下去的那一刹那,他应该下了一个催眠指令,就是暗示他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他的身体会慢慢的僵硬,而等下一次他开口的时候,他的身体将会更加的僵硬。
还有就是做人桥的时候,暗示被催眠者,他的身体上好象放一本书,这本书很轻很轻,然后叫一个人踩上去。总体上来说效果还不错。
不过我见他的时候,他说催眠可以让一个人裸脚过火炭,不清楚是不是真的,只是可惜这里面没有拍出来。但就我个人而言,他这个人是具备大师的风采很有亲和力。
说到这,这里面的还有一个概念我想说,其实很多人认为催眠人桥只要轻度偏深就可以做出来,而他里面说到一个概念就是深度催眠做出人桥,这里面有可能就是涉及到大家对各个催眠的兴趣,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对各个催眠的一个判断,而一些催眠之所以一些催眠师做起来感觉简单,那也就是熟能生巧,而各个深度有可能就是根据他做的催眠类别来分了。不过总体的催眠深度的判断还是有根据的。可以参考《催眠圣经》中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