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下午,珠海市首届聚强少年班举办开学典礼。通过网络微信群招募的9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准时到位,陪伴他们的大学生志愿者和心理健康顾问也来了。这将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学习体验。聚强少年班活动是由珠海市文明办指导,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市红十字心灵驿站主办,珠海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基地、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策划的。活动得到了北理工计算机学院、北师大珠校继续教育学院、北大青鸟软件学院的支持,选派了10余名在校大学生参加。
开学典礼上,大学生代表李玉龙、家长代表魏琳琨、中小学生代表陈毅栋以及来自黑龙江省大庆心理服务机构的熊武斌老师先后讲话,最后主办单位负责人及项目策划者丰柯老师讲话。他说,我们在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难解的问题,就是在我们做完辅导后,孩子们都有了改变的决心,可是往往由于家长的一句不信任的话“你做得到吗”而前功尽弃。他说,每个学生,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强项,可是为什么总是不能凝聚这些力量呢?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适应和社会交往,这个是最根本的能力,缺乏这一点,无论学习成绩再好,将来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谈不上为祖国和人类做贡献了!于是,聚强少年班应运而生。当我们把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大学生与心理健康顾问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巨大的正能量,大带小,小促大,一家亲,共成长。通过聚强少年班的实践,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的道路。
聚强少年班开学典礼结束,各就各位,开始活动。中小学生在大学生的引领下,3人一组,围成三圈,细谈每个人的成长故事,体会内心的力量,家长则在心理顾问年老师的组织下,交流家庭关系和子女成长的体会,释放压力,疏导情绪。
下面是三个中小学生组的大学生辅导员的总结报告:
第一组报告:
由于是第一次参加此次活动,学生与家长十分好奇,同时也在老师的引领下配合此次聚强班活动的开展,活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暴露出很多不足,一组三个小孩子性格差异比较大,很难同时沟通,共同话题也比较难找。
陈毅栋 13岁 比较内向,是一个比较爱学习的初一学生,在谈话过程中并没有特别大的情绪波动,同时对自己的学习感到有点焦虑,从他的言语中可以感觉到他渴望通过他的成绩去证明他自己的实力,然后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以及同学们的称赞。我们跟他探讨了学习方法与技巧,感受他被一种不耐烦与冷淡的情绪所困扰,他想找不到一个被认可的方式。
郑凯文 12岁 他是一个特别活泼好动的小孩子,他的=今年已经六年级了,是一个小学毕业生,他迫切地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同时很难听得进去别人的话,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下次培训的时候会更多的给他关注。
李邦贤 9岁 这是一个非常活泼可爱的小孩子,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强,因为见识面比较广,不怕生,话也很多,上课的时候喜欢讲话,眼睛到处乱看,注意力不集中。交流中,我们已经告诉他解决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方法,希望下周能有所成效。
革命尚未成功,我们还需努力,在引领孩子们走上心理健康这条道路,不断地开发自我,认识自我,克服自我认知的弱点,我们还要不断努力。
(大学生引领者李玉龙、刘思琪、陈美雪 指导老师:刘朝洪 易雯静)
第二组报告:
本次是我们第一次参加聚强班的实战,我们组认为与这些孩子们第一次见面的目标应是先与他们建立一个友好的关系,目的性太强可能会导致他们的本能抗拒,所以与学习相关的问题我们放到了至少第二次活动之后开展。
学习成绩应从根本上改变,并非从始至终去教他们学习方法如何学习,而是引导他们走向自己的目标,自己才会真正的去努力。即使我们活动不再,他们也会继续向前。
所以第一次我们没有准备什么太多的测试啊问题啊之类的。
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大概是从一个比较散的小组聚集成一个可以一起嗨一起玩的小组了,期间也没有发生什么不快。
下面来具体说一下每个人的特点吧:
张珈铭 9岁:好说,自来熟,喜欢找话题与他人聊天,并且几乎任何话题都能聊得起来,表情生动。钢琴考了四级了,喜欢唱歌,礼貌方面的教育很好,实际不是像那天所说的会随意插嘴,相反这是一个积极参与讨论不同话题的表现,擅长表现自己。在活动中一直保持着‘太阳’的属性,给人很正能量的感觉。
接近活动结束时,多次说希望我们叫他“小九九”这个昵称,并且在分别前自主地与胡文瀚同学牵起了手,足以见得珈铭希望能够有一个能陪伴自己走一段路的(比较交心的)朋友(也足见这次活动效果较好,目标应该算达成了)。虽然不确定该现象是否是这个年龄段的正常表现,但却与其他同龄小朋友有些许不同,不同在于他的这份交朋友的期望更加强烈。
许燠 10岁:总体来说不是很突出也不是很沉闷,在活动中会比较积极地参与话题的讨论。只是感觉起来,好像有什么心事,但又好像没有,还要通过下次再跟他交流下。
周韵朝 13岁:现上初一,喜好画画,也比较喜欢动漫(日本动漫居多)。还有些许对自己的不自信,当我们希望他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的时候他拒绝了。
表面上(还没跟他玩熟的时候)不喜欢与人交往,表情显得较无所谓(没太多表情),但是一旦玩起来,也是像其他孩子一样玩得起来,当话题使其感兴趣也会插进来聊天,(但是并没有显得十分活泼,他本人没有表现出除了学习以外,其他方面的困扰(交往困扰等),他说,在上初中后,学业变繁忙,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时间变少了,不知能不能坚持自己的爱好。
在这次活动(和之前的另一次活动)总结了一个方法,就是当一个小圈子里大家都在聊天,而有一人显得不想参与话题或觉得无趣的时候,定是这个话题没有触到他的兴趣点,此时可以向他提出问题,引导的方式让他参与话题,引导他思考,继而会比较容易参与之后的话题。(大学生引领者胡文瀚、陈晓程 指导老师:刘朝洪 易雯静)
第三组报告
在这次聚强班的活动中,我们认识到不同的小朋友的性格特质,了解到小朋友那种期待被关注,被认可的心情。
回顾:
在第一次活动当中,志愿者和第三组同学初步建立了友好关系,同学之间也相互认识并通过志愿者设置的游戏建立起了友谊。通过第一次的活动,孩子们都向伙伴们分享了自己的理想和校园生活,志愿者也通过同学的表现和表达当中初步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展望:
在下一次的活动当中,将会进一步加强志愿者与同学、组内同学间的关系,并根据各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鼓励他们。
个人情况
彭振宇 9岁:活泼好动,渴望友谊。重视承诺,所有明确的承诺和目标,会遵守。
韦明轩 15岁:目标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在学习上有点力不从心。缺乏与家长的交流。但对待组员能给予大哥哥的关照
李其桓 12岁:活泼好动,不想被约束,有主见。很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
(大学生引领者周弈廷 陈晓君 指导老师:刘朝洪 易雯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