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解密◎
婚姻是人生的大事,万万不可当儿戏。
发展心理学把人生成长分为许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一次生理、社会和心理的大调整,而男女长到青年期(20多岁到30多岁),生理和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都应该完全成熟,理所当然应该谈婚论嫁了。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量成百上千的膨胀爆炸,人们的关注点难以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于是,人们的思绪更多地被五花八门的“快餐”式消亡的事物牵扯拉动,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很难成正向的和谐的发展,特别是社会适应能力有可能相对滞后,所以现在有不少适龄青年跟不上年轮的步伐,有的谈婚色变(对婚姻的恐惧和焦虑感),有的偷吃禁果(早早采用同居的方式,提前闯入两人世界),这些都是一些不成熟的表现。人生的每个关键期都是急不来,也等不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是自然规律,当然不能用人的意志力来违背的。
人的生命走到青年期,已经走过了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步入到成年早期,这时候的人,无论男女,身体机能已经成熟健全,心理上也应该完成了信任、自主、主动进取、勉励、群体认同和自我认同的层层蜕变,开始走向亲密关系的心理之路……
这层层蜕变的人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呱呱落地嗷嗷待哺开始,到呀呀学语再到蹒跚学步,按先后顺序遇到了自己的母亲,然后是父亲(父母怎样相遇相识相知相爱不可得知,但他们却创造出“我”这个鲜活的生命,这个生命最要感恩的就是父母了),以及父母的父母亲戚朋友,再后来就是和自己玩大的小伙伴,幼儿园的阿姨,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里的同学、老师、校长,参加工作,又有了同事和领导,等等等等,他们和我们说过的话,已经记不太清了,但是他们真真切切地用他们的语言表情神态行为影响过我们,我们就是在这样一群人和那样一群人(属于陌生人吧)中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长大——社会化了啊!我们经历了寒窗苦读:不断训练着从感知到推理到判断的逻辑思维(据说成人们都要这样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经历着辛勤劳作:做一个应用所学书本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独立谋生寻求个人事业的出路和“完美”发展(怎么挺累人的!)还经历着与各种的不同的人去周旋(人果然很复杂!),与五花八门的事情打交道(永远做不完!)社会化的过程是理性化的过程,也是磨练意志力的过程,但又是在追求“完美”的过程。
现在,我们要跟另一个人长长久久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了,这可是人生中一件最了不得的值得庆贺的事情——人生到此要完美了啊!可是,当恋人们两情相悦地走进婚姻的殿堂,会陡然发现,面前这个人怎么不是原来的完美样子了?他(她)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缺点啊!我们过去在学校中和单位中所学习磨练的理性也好,意志力也好,与人相处的方法也好,在这个异性面前好象都不太管用啦!我们在父母的眼中,在学校,在单位,是那样的优秀,有那么多的奖励,有那样多注视的目光,而在他(她)面前,我却举手无措。“相爱容易相处难”,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究竟缺少了什么呢?
我们可能缺少了情境环境大变化时的应变能力,在这里说的也就是爱的能力。结婚,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回归人性的真实状态——不完美。这个回归需要更多真善美的坦露和表白。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那那样: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真正的十全十美是双方互相适应。你应该是要求对方的五全五美,再加上自己的五全五美,凑成十全十美。
让我们来看看刚刚出生的婴儿,他们尽情地哭着闹着吃拉着,在大人们眼中觉得很不完美,但他们又是多么地天真烂漫,多么地纯洁无瑕,那一双双透着满脸稚气的明亮大眼睛,散发着对无限生命的企望和活力!遗憾的是,在他们以后的不断成长的社会化过程当中,在接受正统教育和社会文明的同时,也沾染上一些非人性的东西,比如强权的干预、权威的控制以及以“爱”的名义过度照顾实质是对自主权利的剥夺、过分追求完美的强迫思维和行为等等,把人变成大一统的“优质物件”而批量生产,于是逐步丧失了作为人最重要的灵性的一面——爱的能力:接受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要对他(她)的喜好很感兴趣,还要与他(她)的缺陷无条件地包容,并能很好亲密合作。
婚姻,是我们每个走进这座神圣殿堂的人的灵性大回归,回到家中,我们不要在另一半那里耀武扬威地挥舞你的社会角色,快快摘下你的或领导、或公务员、或教师、或医生、或工人、或农民、或博士、或经理、或老板、或银行家、或作家、或明星、或画家、或专家、或学者等等社会面具吧,面对你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灵性有真情的不够完美的人,回到人的感情生活中来,真善美就是我们的感情生活的写照:真实地表达自己对另一半的爱意和忠诚,善良地用爱意和忠诚的行动与另一半相濡以沫,美好地相互帮扶着感受夫妻生活的平和、安宁和幸福吧!
这个世界上,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但只有夫妻关系才是真正的第一关系,因为这个关系不仅维系着你的生命,更重要的是这个关系还维系着整个人类的繁衍,生生不息……真正地重视婚姻中的夫妻关系,实质上就是重视自己的生命,重视整个人类的生命。
天地之间,冥冥当中,寻寻觅觅,苦苦等待,终于遇到了另一半,这样,不完美的生命有了一个家,一个人性的归属,一个得到真正成长的机缘。
作者简介:丰柯先生系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高级培训师、珠海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珠海市愉泉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服务中心首席咨询师、全国爸妈在线心理咨询中心广东片主任、中国健康心理体验网创始人,具有丰富的心理咨询临床经验,特别擅长婚姻情感方面的咨询。联系电话:0756-6606064 QQ496891542
语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两条鱼被困在车辙里面,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 这样的情景也许令人感动,但是,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正常的,甚至是无奈的。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相忘于江湖。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能够忘记的鱼,或许是最快乐的。而如果有其中一条鱼不能忘记呢?
对于人,对于感情或许也是如此吧。
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无奈。
“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或许更需要坦荡、淡泊的心境吧。
能够忘记,能够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