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员心得笔记精选
<  更多.......
当咨询找不到方向--督导感想
2012/12/3 15:57:48     阅读862次     
 
 

学习心理学,经常谈到俄狄浦斯情结,自己家有个女孩子,所以对此情结的表现形式一直没有深刻的了解,昨晚案例督导中A老师的案例深刻地说明了这个情结外在形成的诱因、表现形式和解决疏通的办法。

案例中妻子是全职太太,丈夫在外地工作,夫妻两人不在一起生活,丈夫不断调动工作,离家越来越远,且不断升职,八天才回家团聚一次,而且孩子一直与母亲关系亲密,父亲与孩子没有亲密感,因为一次老师批评孩子时母亲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孩子表现出了问题。案例中A老师了解到孩子心中没有对权威的畏惧,这是和父亲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但A老师在咨询中感觉虽然夫妻分居,但夫妻之间的关系良好,通过十次的咨询,搅动了母子的关系僵局,但下一步却没有了方向。

按照正常思路,夫妻分居,八天相聚一次,儿子还不让家里省心,夫妻的感情会有些淡漠,但这个案例中表现出夫妻关系良好,而且父亲对孩子不接纳,也没有成为夫妻之间的问题,夫妻关系好,丈夫怎么会易怒呢?让人很纳闷。

这个案例中妻子妈妈在前段时间也受到丈夫的指责,说你在家里带孩子,没有把孩子带好站在这个母亲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自己对孩子状况不满意,另一方面丈夫对妻子也有微词,但这些在案例中都没有造成明显的夫妻之间的矛盾。这也让我想起我经历过的一个案例,男孩子和妈妈有了乱伦的关系,父亲一样是长期在外地工作,男孩子对父母之间的关系除了知道母亲性上的不满足之外,其他也谈不出来,不知是屏蔽还是真的不了解,就像这个案例,可能当事人夫妻没有认识到他们之间的问题,也或者习惯了平淡的夫妻生活,他们把孩子的问题置于他们身外。

接下来A老师谈到男孩在厨房从后面抱住妈妈,而且有时候还把妈妈抱起来,妈妈还有些沾沾自喜,这是这个家庭的问题真正的表现出来。

这个妻子对丈夫还是有掌控能力的,丈夫以前对孩子经常粗暴对待,孩子出现问题后,妻子劝父亲接纳孩子,劝丈夫不要发脾气,而且多和孩子玩耍,也就是想办法让孩子和父亲建立关系。但是情况还是没有进一步的好转,即便我知道了夫妻的距离由母子的亲密进行了弥补,知道了孩子越位,除了能想到让丈夫回归家庭,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我想丈夫回到家庭不能很快消除孩子的情绪问题,怎么办?(突然想到,孩子的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丈夫回归家庭,一开始会对母子的亲密造成冲击,但时间久了,男孩子就会意识到这个女人是他父亲的,也许关系就会重新平衡)

丰老师接着分析:A老师咨询中一直感觉夫妻关系很好,但父亲的怒气从哪里来?孩子对父亲的不尊重,妈妈是什么态度?

这两个问题按照我以前的思路也是想不到的。问题清晰了,但怎么做呢?

Y老师说孩子没有问题,孩子的反应完全取决于掌握主动权的父母。父母的资源比孩子多,输进什么程序还是可以重新选择。这句话点醒了我,解决了我的疑惑,孩子不能自主规范关系,我的思路是要让父母意识到问题,重要的是母亲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和儿子拉开合适的距离。

但丰老师的思路是针对父亲的,问先生:对现在的家庭满意吗?对孩子满意吗?你认为发生了什么导致了今天的结果?

这也是个能触动人心的好问题。你认为是什么导致了今天的结果?

从父亲的方面意识到问题,问题才能很快的解决,比妻子方面解决的要快。

当然,案例中表现出来的还有母亲对父亲的阻挡和不尊重,让孩子对父亲没有尊重,母亲作为全职母亲,孩子的表现让母亲没有了社会价值感。这句话也特别好“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孩子的行为才能到位”。

不知何时谈到咨询师容易对当事人进行评判的问题,想到我的评判也很严重,而且是不容易消除的。往往根据得知的部分当事人的资料,就对当事人的问题进行自己的评判,这是要一生学习的课程。(高级心理顾问)

  +  关闭窗口  +

 
现在有1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匿名发表
 
版权所有 © 2005-2015 珠海市愉泉心理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