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员心得笔记精选
<  更多.......
对个案的感受
2013/1/10 15:39:33     阅读1087次     
 
 

今天A老师讲到一个个案,是一对夫妻的婚姻情感问题。A老师想通过解决来访者和父亲的问题找到来访者的问题,这个思路有一定的道理B老师谈到“父亲当初的一个动作,也许一下的冲动留下的后遗症,如果能消除这种误会,并重新认识父亲与自己的内在,也许离婚可以避免”,我以为父亲冲动对来访者的伤害,就算来访者对此有了新的正确的认知,也不能一下子融洽和父亲的关系,来访者还有其他的问题,只解决这一个问题,离婚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果然后来谈到来访者在妻子和小三之间来回传话,他也没有能真正理解他的朋友,有老师说他在试探妻子和小三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不能理解来访者真实的想法,但来访者无意识中可能真的会这样做。我作为一个旁观者,以为有更好地方向,话是这样说,但如果真的是我做这个个案,可能也不能一下子找到正确的咨询方向。这个作业完成的比较晚,对当时的场景有些遗忘,从丰老师对个案的督导中可以每个咨询师都可以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向,我以为宣泄、倾听、陪伴是比较好的方式。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咨询的方向,每个老师都是一座宝库,大家的共识才是最好的智慧。

恨父亲怨母亲,找出路(小三)寻寄托,当丰老师问到这个来访者像什么的时候,是最好玩的时候,才了解到原来这个家根本没有来访者的位置,来访者没有目标,找不到自己,很可怜的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人是不是一定没有责任感,我不确定。

妻子想极力想挽留婚姻,但感到累,因为丈夫心没有往回走,这说明方法不对,当然没有效果,女人愈想抓紧就愈抓不住。对于小三的问题,社会上自然也有最后结婚了的,也真的听到希望妻子和小三和平共处的(小三生了孩子),但还是维持一阶段感情的比较多,这方面的事情听外界传的比较多,但传的东西加了很多外界人的分析,社会上几乎没有完美的婚姻,在一般情况下,还是责任感在起作用吧,真正做的个案还是少,今后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理解生活中的真实情况。

个案由自己与父亲的关系想到如果自己离婚了孩子与自己的关系怎么处理,这句话让我对来访者产生佩服的感觉(我的投射);A老师在最后和C老师的交流中提到她自己是一个胆小不够自信的人,从小就害怕和别人发生冲突,学习了心理学后一直在不断的做调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未解决的问题,今天我接到一个中年男子的咨询电话,称要为一位60多岁老人做抑郁症的咨询,男子的声音很有磁性,讲话简洁干脆,电话中,我让他自己去看咨询师的简介挑选咨询师,一直以来我喜欢富有磁性的标准的男性的声音,放下电话,我心生好感,好想再能听到男子的声音,我知道这是自己没有放下的情结,还需要更多的自我分析和成长。

刚开始接触心理顾问时,看到无痕迹的精髓:问关系,听话听音;找位置,顺藤摸瓜。细陪伴,如影相随;静等待,水落石出。 问、找、陪、静。其实不真正的了解,通过这次的个案督导,才真正的了解到“问关系,找位置、陪伴”。

谈到让他们夫妻一起做咨询,我以前同时和一对夫妻聊天(不收费的),两个人在相互的控诉,一个人没有说完,另一个人就插话,我管了这个管不了那一个,今天看到老师们的智慧,知道在开始时就要求他们相互尊重,在对方说话时,不打断,要把对方说的话听完。那一对夫妻都是再婚,原来都有自己的孩子,结婚后又生了孩子,这样的夫妻看来谈新生的孩子比较好。我也知道了今后遇到原配的夫妻,让他们说孩子,谈互相如何认识的,怎么追的,这样说关系,让他们回到开始去,夫妻一起做,应该有效果的。其实大部分的夫妻之间没有大的矛盾,只是不会表达爱,没有良好的沟通方式,这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

  +  关闭窗口  +

 
现在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匿名发表
 
版权所有 © 2005-2015 珠海市愉泉心理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