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复习功课,看到《私人心理顾问的自我体验》一节,突然有了感悟。
我一向自诩开朗,活泼,无忧无虑,但夜深无人时,常会有悲哀在心,为什么?
我一向自认为工作认真努力,却总得不到应该的待遇,得不到领导的认可,为什么?
我满腔热情对待朋友,到头来却总被朋友伤害,为什么?
我孝顺父母,但却觉得心累,怕回家,为什么?
……
原来我心中有那么多的疑问,这么多的委屈,这么多的无奈。原来我的开心有这么多的不甘心,快乐有这么多的掩饰!……难道我善于伪装?我在演戏?
闭上眼,回顾自己的一生,出生28天被送回老家,请奶妈抚养,1岁2个月,被姑姑强行抱回,理由是,再养下去,就会和人家亲了!据说,我回到姑姑家后,我在门里哭,奶妈在门外哭,撕心裂肺,听者动容。再次体验分离的痛苦和焦虑,也许当时无意识,但这肯定会对我的心理产生影响,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对父母的生疏和怨恨。
少年时代因一些原因,又寄养在姑姑、叔叔家。在亲戚家,充分体验了寄人篱下的艰难与无奈,不但和所有人有距离感,更增加了对父母的恨。如果不是他们只生不养,我又怎么会体验这种痛苦?即使间断的回到父母身边,也因为有弟弟的存在而被忽视,心中常有怨恨,觉得自己存在没有价值,甚至发誓用冷淡、拒绝来报复父母!
这些情绪使我常常处于自卑与自尊的交替中。一时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处处讨好别人,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甚至委屈自己,迎合别人,表现出舍己为人,处处热心帮助他人,不计回报。但内心深处却不甘,当没有相应的回报,或得不到认可,就会转成反面,用极度的自尊保护自己,不承认自己有能力限制,表现处处要强,坚持自己的观点,不知圆通,咄咄逼人,对别人要求苛刻,任何小的忽视都会上纲上线不尊重自己而对别人发脾气,所以才会像现在这样,时常悲哀,虽努力工作却得不到认可,帮助他人却总受到伤害,对父母始终无法完全接纳。
原来这都是因为我自己存在强烈的负性记忆,导致自己周围负性气场过强,才有如此不良后果。看到问题,应该就是成功的一半了吧,下一步,我会尽力在学习中不断修炼自己,是自己的心灵更健康,更和谐,更安宁!(高级心理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