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员心得笔记精选
<  更多.......
心理笔记:父母的身教胜于言传--吴小倩
2014/3/2 22:07:49     阅读604次     
 
 

父母的身教胜于言传

从毕业到现在有五年了,做过高校教师,也做过幼师,目前正在做青少年年龄阶段的老师。决定一个人性格形成的人生初期教育,我在这短短的五年里面都经历体验过了。当然只是肤浅的经历,我想把“孩子的性格形成”或者“心灵成长”当做我的教育事业发展的着力点,这条路很长,我还要接触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庭。

我曾经问过一个同事:“你说,人的性格能改变么?”她用她的认知回答说:“很难。”

改变性格的确不容易,先来谈谈我了解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性格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至于遗传因素,我们无法选择只能接纳并认知,了解自己的家族,找寻需要突破的屏障,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改变的就是环境因素了。

我们这一代人从出生到成人(18岁)都是生活在父母创造的生活环境里,这18年的成长对我们后面的发展影响深远。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性格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核心因素,若是父母亲都很开朗活泼,那么孩子就不会特别内向胆小。而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件,是父母施加影响的最好事例。

比如说孩子心爱的玩具不小心弄坏了,性格开朗的父母会说:“没关系,我们尝试把它修好,实在修不好,等到儿童节再买一个新的吧,你又可以多个新玩具哦!”父母表达的意图是坏了可以修理,若实在无法修理,那就买个新玩具。试想,有个新玩具的喜悦已替代旧玩具坏掉的伤心。让孩子在面对现实的状况中去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把“坏事变成好事”。虽然有点像阿Q精神,但这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因为沉浸在悲痛和伤心之中,对于事情的解决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再比如说对于课业任务的完成,从孩子对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可以反观他父母的工作积极程度或对子女教育的关注程度。将门罕有犬子,父母积极努力,工作出色,孩子每天耳濡目染的也能受到很大的影响;贫弱之家,如果父母的观念再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那等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了,也不会有多大出息。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长者,也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模仿的榜样,父母的举止、谈吐都会给孩子的性格发展打下深深的烙印。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告诫做父母的:“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所有的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这一切对儿童的性格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母亲爱打扮,虚荣心较强,女儿也往往喜欢打扮,虚荣心也较强;父亲不拘小节,淡吐粗鲁,儿子也往往油嘴滑舌,口出脏言。因此,要从小培养儿童的优良性格,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以自己良好的个性,情操去感染孩子,影响孩子。而对自己不良的性格要善于控制和纠正,千万不要让孩子从自己的坏脾气,坏习惯中受到感染。如果有的父母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吵架,那么孩子的性格就变得急躁,易怒。如果家长在困难面前常常显得胆小懦怯,那么孩子就不易形成坚强的性格。有的心理工作者经过调查,还发现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态度和教育方法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品质,例如:父母对孩子过分地照顾和保护,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独立活动。孩子的性格多半消极,依赖,缺乏独立性和忍耐力,不适应集体生活,遇事胆小,优柔寡断。父母对孩子缺乏抚爱,对孩子冷淡,置之不理。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冷淡,缺乏热情,甚至形成压抑,怪僻的性格。父母对孩子过于迁就,过于溺爱,孩子的性格特征大多表现为骄傲、放肆、任性、懒惰、有时表现为自私,不关心别人。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孩子一般缺乏自尊心,性格容易变态,甚至还会形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虚伪性格。父母对孩子采取爱而不娇,严格而又民主的态度,孩子性格特征大多表现为热情、直率、活泼、独立、大胆、自信、即不屈服权威、又尊重别人。

可见,父母的身教比言传带来的影响更直接,更深远,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征,要靠父母的熏陶和培养。

  +  关闭窗口  +

 
现在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匿名发表
 
版权所有 © 2005-2015 珠海市愉泉心理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