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
<  更多.......
平躺免疫操促进健康及病后康复的原理
2013/10/13 15:26:59     阅读1499次     
 
 

     

[日本]芦原纪昭(66岁医生 著有《躺着享瘦》):糖尿病、气喘、耳鸣不药而愈

“每天‘仰躺’一分钟,糖尿病、气喘、耳鸣不药而愈。并快速减轻7-12公斤,蔚为热门话题”。我曾经为这么耸动的标题感到惊愕,可是所有内容都是患者们的亲身体验,件件属实。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怀疑——不过是“仰躺”罢了,真有这么神?这种不起眼的体操,又为什么会引起大家如此的关注呢?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实际试过的人真的达到了效果;另一方面我相信,一定也有人发现“仰躺体操”(编者注:原文称“仰躺体操”,与“平躺微练”意同,下同)不是单纯的治疗法,同时更让人生过的更好。“仰躺体操”真的是任何人都做得来的健康对策、治疗方法。您不需要做任何准备,也不用怕别人看到,只要每天试做几分钟,一、两个星期内一定可以看到效果。芦原纪昭医生在总结仰躺体操的自愈功效时指出:“就是全身的肌力提升,造成全身不适的骨关节或盆骨等歪斜的状况,经由矫正而恢复了原有的平衡状态之故。”“一旦有了肌力,血液循环就会好转,身体会变得柔软。而背部或腰腿的疼痛或倦怠、虚冷也就一并消除”。“仰躺体操提高了人体的自然治愈力”,“可别将‘仰躺体操’等闲视之”。

 [日本]福辻锐记(针灸美容师 著有《躺着就能瘦》):躺着就能从整体上矫正盆骨

躺着时可以对盆骨施加调整,矫正盆骨变形。近年来,盆骨作为身体的中枢部位,深受关注。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及年龄增长,我们的盆骨逐渐产生了变形。盆骨变形会导致身体失去平衡。上半身和下半身为了掩饰这种变形,会产生更严重的变形,给身体各个部位都带来不良影响。实际上,导致过胖的原因之一就是盆骨变形。

[天津]李谨伯(男 93岁仙逝离休干部 著有《呼吸之间》):练卧功让内功充盈

我自己练功主要是从练卧功开始的,因为有病所以老是躺着练功。那么我练卧功的时候奇怪极了,我平躺在床上,我觉得脚自己起来了,我想把它放下来,它就是不下来。其实,我的脚根本就没动,是内功充盈后感觉脚抬起来了。那时没人教我,也没有人指点,我也不懂这是什么道理,在这种情况下造成我的内力,是平常的情况下练的,很多东西是自己在练功中悟出来的。(摘自《呼吸之间》276页)

资料:我们的健康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015 1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指出,2012年共有38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其中42%的人,即1600万人的死亡是本可避免的过早死亡,比2000年过早死亡人数1460万人要多。在中国,每年超过300万人不到70岁就过早死亡于心脏病、肺病、脑卒中、癌症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而中国每年的医疗费用就达到了5000亿美元。

人民日报曾刊登一篇署名文章《病人为何越治越多?》,披露了一个怪异现象:“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医生队伍越来越庞大,而病人却越来越多,这是医生的悲哀,也是医学的失败,值得认真反思。”有位名医感叹:“我行医几十年,每天都在拼命看病。结果,病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治越多。作为一名医生,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而特别令人感到寒心的是,2014年,有份权威的中国医师营养健康状况调研报告[2]显示,对7000多名医生的调查结果,有1/4的医师患有心血管疾病,1/2的医生患有高血压,40岁以上男性医师患病率是普通群体的2倍。体检中发现的恶性肿瘤数量也在逐步上升,猝死发生率明显增多,两年内全国已有15名麻醉医生猝死。其主要原因是体力严超负荷,2014年全国总诊疗人次78亿,在缺乏有效分级诊疗的背景下,导致大医院9成以上的医生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60%的医生每天看超过60例患者,接近半数医生每周夜班超过5天,42.4%的外科医生手术日平均手术时间超过8小时,58%的受访医师认为工作营养不足。

有钱就可以任性吗?据2014胡润榜透露:中国千万富豪109万,亿万富豪6.7万,一半高净值人群受加班和熬夜困扰,失眠多梦、头痛头晕和易疲倦是最普遍的健康问题。他们最想拥有的是健康,最担心的也是个人健康问题。将近6成的高净值人群会加班,分别有超过4成会熬夜和饮食不规律,近4成饮酒过量,近3成抽烟。这些问题都造成了高净值人群很大的健康困扰,使他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缺乏信心。他们认为健康相比教育、社会责任更为重要。
    中国古代医学宝典《黄帝内经》中有句名言:“圣人治未病 [3]。“治未病”一直被国际上评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唐代名医孙思邈又发展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后来被延伸成现在广为流传的“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人体的状态不外三种:健康状态、疾病状态以及二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健康状态可理解为“未病”,疾病状态为“已病”,而“欲病”则为亚健康状态。“治未病”者为“圣人”、“上工”——这里的“圣人”是指有智慧之人,也包括圣贤。“上工”本指好的医生,现多理解为“上等的措施”。“治欲病”的“中工”系指“较好的措施”。而“下工”并不是不重要,当前“有病才去医院”,给你看病的都是“治已病”的“下工”,不是也“治病救人”么?孙思邈强调的是“早防”,最好是在没有病的时候就防,被认为“最先进”也是指此。这就好比大禹治水,在洪水泛滥之前,凿山修渠,疏通河水,就不会出现因河水泛滥殃及无辜的事情发生了。把疾病预防关口前移不仅是医生的责任,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人民日报署名评论员文章指出: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这一方针沦为一句口号。专家预言,未来十几年,慢性病在中国将呈井喷式爆发。如果井喷真的发生了,这将是中华民族的灾难,中国人有可能成为新的东亚病夫2010年,我国慢性病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70%,而这些疾病大多是可以通过干预避免的。因此,能否阻止慢性病井喷式发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兴衰。

文章进一步阐述,从顶层设计来说,政府应为落实预防为主方针提供政策支撑。例如,借鉴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做法,将医疗保险变成健康保险。政府不仅要向医院购买疾病治疗服务,还要购买疾病和健康管理服务,由全民健康保险买单。从医保健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体现的却是医学理念的巨大进步。

文章的结论是:医疗消费具有无限趋高性,再多的财富也会被这个无底洞吞噬干净。因此,解决13亿人的健康问题,绝不能靠打针吃药,而要靠预防为主。只有病人越治越少,才说明医生的本领越来越高,医学越来越有希望。[4]有专家指出,如果我们都能以上医的“未病先防”为出发点,给予持续的健康管理,那么,就可以将真正需要入院治疗的人群压缩到5%—10%。如果这样计算,我国每年的医药费用将大大节省下来。



[1] 塞涅卡是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悲剧作家“塞涅卡说”之类的话犹若中国的子曰诗云一般为西方人所耳熟能详。

[2] 2015-03-07 中国新闻网医师协会:中国医师队伍健康情况堪忧》

 

[3]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4] 引自2013118《人民日报》署名评论员文章《病人为何越治越多?

  我要报名  
  +  关闭窗口  +

 
现在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匿名发表
 
版权所有 © 2005-2015 珠海市愉泉心理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