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温(Kurt Lewin,1890~1947) 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生活空间是其拓扑心理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行为动力、人格组织则是主要内容,也是人格理论与学习论中场论的创始人。由于其独树一帜的团体动力学研究,故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 勒温生于德国波森省的莫基诺(今属波兰),先后受教于弗赖堡、慕尼黑及柏林等大学,曾与苛勒、考夫卡同学,在斯图姆夫的指导下,1914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服四年军役后,回柏林大学任苛勒领导的心理学研究所助理,1922年任讲师,1926年任教授。1932年赴美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翌年,因反对纳粹迫害而移居美国,先在 的 尔大学任教两年,后任爱荷华大学儿童福利研究所儿童心理学教授。1945年到麻省理工学院任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兼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和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勒温的心理学研究活动可分为三个时期:1、柏林时期(1921~1932)。着重勒温的心理学研究活动可分为三个时期:1、柏林时期(1921~1932)。着重研究和分析学习和知觉的认识过程、个体动机和情绪的动力学等,根据大量有关成人与儿童的实验,提出动机理论。2、爱荷华大学时期(1935~1944)。理论兴趣和研究重点集中在奖惩、冲突和社会影响等人际交往的过程,并对一些团体现象进行研究,如领导、社会气氛、团体标准和价值观念等。其中一项重要成果,就是关于民主和专制条件下的儿童团体的研究。3、麻省理工学院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时期(1945~1947)。考察技术、经济、法律和政治对团体的社会约束,研究工业组织中的冲突和团体间的偏见与敌对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勒温主要著作有:<<人格的动力理论>>(1935)、<<拓扑心理学原理>>(1936)(高觉敷中译本书名为<<形势心理学原理>>,1949)、<<对心理学理论的贡献>>(1938)、<<解决社会冲突>>(1948)、<<社会科学中的场论>>(1951)等。
勒温论学习
勒温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尤其是关于个体的动机。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弥补了格式塔学习理论的不足。 勒温是从场论的角度来探讨学习理论的,他认为,用场论来研究学习的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使用构成法(ConstruCtive method),而不是用分类法或分析法。这就是说,要用心理学中最基本的几个构成来探讨学习的问题。这些基本构成就是生活空间,心理环境、诱发力和约束力等。 2.要对行为作动态分析,也就说,要了解作为行为之基础的各种力(forces)。他把行为变化看作是各种心理力量的结果。 3.要从心理的角度来分析学习者当时的生活空间和心理世界,而不能像行为主义者那样用客观的物理主义者的术语来界定刺激。 4. 要从整体情境分析入手,而不能只是从刺激情境中抽取一两个孤立的要素。因为不从整体上考虑问题,是不可能作出正确判断的。 5.行为是行为发生时场的函数。勒温认为,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取决于有机体以往的经验和强化史,这是形而上学的。因为过去的事情现在并不存在,所以不可能直接影响现在的行为。以往的事件对行为的影响只能是间接的。虽说过去的心理场是现在的心理场的来源,但影响现在行为的,毕竟是现在的心理场。 6.要用数学的方式来表述心理情境。勒温认为,几何学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是所有科学的一种工具,而作为非度量几何学的拓扑学,是表述心理情境的结构的一种最有用的工具。在勒温看来,拓扑学和向量的概念,比当时现有的心理学中的任何其它概念都更优越(lewin,1942)。 勒温认为,行为主义者仅仅把行为变化看作是学习,事实上,学习这个术语可用来指许多不同的现象。在研究学习时,至少必须区别这样四种变化:第一,作为认知结构(即知识)变化的学习;第二,作为动机变化的学习;第三,作为群体属性和意识形态变化的学;第四,作为身体肌肉随意控制发生变化的学习。在勒温看来,学习理论要探讨的,主要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和动机的变化(Lewin,1942)。 |